国内“以塑代钢”政策对铜制品厂商的影响呈现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。一方面,政策推动高性能塑料在管道、建筑导线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应用,可能挤压部分传统铜制品的市场空间,尤其在建筑水管、低压电气连接件等场景中,PPR管道、塑料绝缘材料等替代品凭借成本低、耐腐蚀等优势对铜材形成竞争,导致低端铜制品需求萎缩,加剧厂商的价格压力。另一方面,铜的不可替代性在高端领域依然显著,如电力传输中的高压电缆、新能...
1. 欧美市场壁垒升级欧盟环保法规趋严2023年欧盟更新《绿色新政》,对进口水暖管件提出更高要求,如铜件铅含量需低于0.1%(原为0.25%),部分国内厂商因未达标被退货。美国基建法案带动需求拜登政府1.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中,供水系统改造占比15%,不锈钢管件(如Victaulic产品)订单激增,但需通过NSF/ANSI 61认证。2. 新兴市场机遇与挑战东南亚、中东基建热潮越南、沙特等国家...
近日,住建部正式发布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环保技术规范(2025版)》,标志着我国水暖管行业"禁塑令"进入全面升级阶段。新规明确要求:自2025年第三季度起,新建民用建筑冷热水系统禁止使用含铅盐稳定剂的PVC-U管材,PPR管材邻苯类塑化剂含量限制降至0.1%以下,地暖系统强制采用硅烷交联工艺PE-X管。同步实施的"一管一码"追溯制度将实现全产业链质量监管,所有生产企业需接入住建部建材质量监管平...
2025年1月1日,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,这一重大政策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全球水暖管件贸易格局。根据新规,所有出口至欧盟的铜制水暖管件必须申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,并按照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(ETS)价格缴纳相应税费,首批涵盖产品包括铜管、铜阀门、铜接头等主要水暖配件。行业数据显示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暖管件出口国,2024年对欧出口额达28亿美元,其中铜制产品占比超...